新聞資訊
News
教育進入改變底層邏輯智能時代 數字化立體教學平臺重塑教育生態
發布時間:
2025-08-05 13:52
來源:
在知識迭代速度指數級增長的今天,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正面臨三重核心矛盾:空間維度上,二維平面教學難以承載復雜知識的立體解構;時間維度上,固定課時與個性化學習需求的沖突日益尖銳;交互維度上,單向講授導致師生互動效能低下,學生參與度低。
這種困境在職業教育領域尤為突出。教育部《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指南》明確指出,傳統實訓存在 "看不到、進不去、成本高、危險性大" 四大痛點。而虛擬仿真技術則能實現零成本、零危害的沉浸式訓練。

政策導向下的技術融合路徑
國家戰略為教育數字化轉型劃定了清晰路線圖:《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(2023-2025 年)》強調 "以虛助實、虛實結合" 的實訓體系建設,《教育信息化2.0行動計劃》則將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列為"三教改革"的核心抓手。具體體現為:
- a.虛實空間融合:通過XR技術構建三維共享虛擬教學空間,突破物理教室的空間限制。
- b.教學生態融合:AI學情分析系統可實時分析學生操作軌跡,動態管理個性化學習路徑。
- c.資源供給融合:拓展資源庫功能支持校企共建教學資源,契合 "產教融合" 要求。通過企業真實項目數據建模,使學生提前接觸行業前沿標準。
數字化立體教學平臺技術架構與產品功能創新
系統采用虛擬仿真專業工具Untiy進行開發制作,結合AI人工智能研發人工智能學情分析系統、大空間多人協同操作、XR虛實結合技術等,形成“學習-操作-反饋-優化-創研”翻轉課堂。
1.立體空間交互系統
基于大空間多人協同技術,構建 1:1 比例的虛擬教學場景。可通過手勢識別、語音指令實時標注教學重點,學生佩戴 VR 設備即可進行結構拆解、模型搭建等操作。這種 "所見即所得" 的交互模式,使抽象知識更加具象化。

2.虛實穿梭門功能
首創 "雙空間同步控制" 技術,實現虛擬仿真與實體實訓裝置的無縫切換。學生可先在虛擬環境中學習專業知識、操作技能,再通過物理操作臺驗證方案,大幅提升實操能力。

3.AI 數字助教系統
采用AI人工智能進行知識圖譜、技能圖譜構建,建設覆蓋全學科領域的智能管理庫,從而實現個性化學習路徑搭建,并提供教學管理數據支撐。

4.智能資源創作平臺
支持無需編程的三維資源編輯,教師可通過拖拽式操作生成教學動畫、虛擬實驗等素材。
未來教育生態重構
該平臺的價值不僅在于技術革新,更在于推動教育關系的范式轉換:教師角色: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設計師;學生地位:從被動接受者變為知識建構者;校企合作:通過資源庫共建機制,企業深度參與課程體系建設。
正如懷進鵬部長在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強調的:"教育已經進入改變底層邏輯、重塑教育生態的智能時代。" 數字化立體教學平臺正以其技術穿透力,打破傳統教學的時空桎梏,為"三教改革"提供可量化、可復制的實施路徑。當 XR 技術遇見產教融合政策,當AI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翻轉課堂,教育的未來已不再是想象,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。
上一頁
上一頁
其他內容
版權所有 ? 上海三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